第三百七十九节 兵制(2)-《宋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除非意外情况,服役期是八年,如此长的时间,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部落里没有的知识,也可以重塑他们的观念。所以在文化上,他们跟部民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。他们的出现,自然而然的成为部落跟汉人的纽带。给宋商充当翻译,甚至自己参与商业。在部族里,经济实力相对较高。

    文化上的差异,经济上的优势,让他们也很难完全跟部族彻底融合。而且他们的数量也不少,三城的驻军,已经轮换过一茬,至少有三万以上的青壮,有过给三城当兵的经历,三万壮丁能影响到他们的兄弟、亲族,数量超过十万人。这是一股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,因此草原部族如今,对于给宋人当兵,已经越来越抵触,担心被宋人过多的影响。

    但这受当兵阶层影响的部族,可是十万人,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,三族无法拒绝他们的利益,除非不想要这些部族了。因此依然有大量中小部族,以为三族当兵为支柱。

    十二万步骑,加上三万草原骑兵,总兵力高达十五万人。面对草原上任何一个大部,都有兵力优势,装备优势就更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因此这一套制度,也能满足目前的要求。

    但不能满足李慢侯的要求,他本能的感到不舒服,因为他一手打造的官僚势力,已经开始跟他博弈了,他不在能够一言以决。

    如果是十年前,他可能会产生排斥,清洗一批人,可如今他则默认了。他已经老去,老兵是会死的。他一死,天下还不是这些人的。而且他清洗一批人,等他一死,这批人肯定依附新王,跟李慢侯留下的旧党进行权力斗争。好容易形成的文武合流,就会分裂为新旧两党。

    因此李慢侯选择了让步,此次兵制改革,就成了一种博弈的结果。燕王的王权,和东藩府的官僚集团博弈的结果。

    好在这一批官僚,至少目前还很精干。接受逻辑学、数学、几何学训练的他们,跟李慢侯的思维模式越来越相近。思维清晰,概念精准,跟科举官僚的差别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草原上果然进入了动荡期,契丹霸权受到了女真人的挑战。耶律夷列去年推动的西征,尽管也有不错的收获,可今年三族开始分裂,克烈部因为克烈道的关系,跟契丹人关系更加紧密,可敦城也在他们的草场上。于是克烈人开春之后,选择加入大辽的西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