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来到皇宫门前,看着一大堆不认识的文武百官,杨过也有些头疼,好在不一会,唐括辩的出现,让他不再那么尴尬,与对方一同进入了皇宫。 来到金銮大殿上,文武百官分封站定,杨过因为官职最小,也站在了武官的最后一排,而唐括辩则站在前面一排,最前方的是常胜王完颜元,文官一派最前方站着的则是海陵王完颜亮了。 完颜亮淡淡的看了眼角落处的杨过一眼后,就收回了目光,心里不知在想着什么。 不多时,金熙宗走入大殿,坐在了龙椅之上,一番询问有无事启奏后,礼部尚书便站了出来,将与回部结盟,剿灭唃厮啰一事道出。 那礼部尚书明显是金熙宗的人,三言两语,就将功劳全部推到了杨过身上,并说到回部不仅出兵相助大金外,还不分取唃厮啰的一寸领土,并愿意在事后归顺投效大金,年年纳贡,成为大金的附属国。 当这个消息一出后,整个大殿内一片哗然,毕竟天底下哪有如此便宜的好事? 可当那礼部尚书拿出回部首领木卓伦签订的附属盟约后,哪怕觉得此事再离奇的百官,也只能又惊又喜的接受了这个事实。 而当那礼部尚书说此事全由杨过一人促成后,众人再次看向他时,目光不禁发生了一丝变化。 一些熟悉官场波谲云诡的老油条,也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,静待事情的发酵。 果然,下一刻,金熙宗便对杨过毫不吝啬的大加赞赏,同时还不忘暗讽完颜亮几句,说全靠他的举荐有功,才为金国纳了如此一位良才,之后就让杨过上前听封,官拜兵部尚书之职。 杨过领命后,不等他退下,金熙宗又继续说道:“秉德于我大金的功劳着实不小,若非有他牵制盛京的宝亲王弘历,我大金与大清也不会重修于好,共契盟约,此事应当记你一功。” “而你这次前往回部,不仅为我大金招揽了回部势力,也为日后剿灭唃厮啰立下了汗马功劳,这份公忠体国的胸怀,朕甚为嘉许,不过你入朝的时日尚短,不宜功名遂利……但你功大不止于此,朕又不得不赏……” “有了!梁国公主正待字闺中,且与你年纪相仿,不如就由朕今日做个媒人,将她许配给你如何?” 听到这话,殿中的文武百官少有人露出惊讶的表情,显然大多数人早已知道了此事。 第(2/3)页